高教资讯 高教资讯 13 2023-11 5-10年不考核!c9官宣 随着“非升即走”制度改革在国内高校铺开,“3 3”的考核期,早已在“青椒”的头顶悬上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然而近日,复旦大学开始试图打破这个桎梏:成立相辉研究院,6位复旦 科 学家受聘为首批“相辉学者”。作为第一个承接上海高校基础研究高地建设任务的新型管理服务平台,该研究院将提供10年以上的长周期支持和个性化、人性化服务,5-10年不考核,为人才“十年磨一剑”提供制度保障。复旦的探索之外,我国高校的长周... 13 2023-11 高校明确:评职称,需要企业经历 “根据规定,工科教师没有产业经历,根本无法参评高级职称。”近日,《中国科学报》关注了安徽工程大学为扭转“工科理科化”趋势,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为解决工科教师队伍理科化的问题,将产业经历与职称评审挂钩,是安徽工程大学出的一记“狠招”。没有企业实践,评不上教授了所谓“工科理科化”,是指工科在评价体系以及运行方式等诸多方面完全向理科看齐,重视理论研... 11 2023-11 李建军 | 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逻...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同时指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整体来看,构建扎根中国大地、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是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核心,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和能力是其重点,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则是其关键所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得到重视与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 10 2023-11 刘鹏 | 论哲学拔尖人才的培养——以南京大学为例 摘要:新时代哲学拔尖人才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回答。南京大学哲学系基于拔尖人才培养的长期经验,逐步建成了以科研项目制、本研贯通制、小班研讨制、本科书院制为特征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索了以新形态特色课程体系、多层次优质教材体系、高水平卓越师资队伍建设为主要抓手的教育教学资源体系,确立了以守正与创新并进推动价值引领、教研教改与教学互融深化育教发展、... 10 2023-1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在华设立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的决议 当地时间11月9日,正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2届大会通过了在中国上海设立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unesco iistem)的决议,标志着教科文组织一类中心首次落户中国。教科文组织大会教育委员会审议了该决议,会员国争相发言,创下大会单项议题发言国数量纪录。各国感谢中国关于在上海设立一类中心的建议,认为这是对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支持,对于全球应对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加快实现教育2030目标十分关键。各国... 08 2023-11 雄安发布“雄才十六条”聚天下英才打造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 中国雄安kf凯发国际官网11月7日电今年是“正定人才九条”出台40周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视察雄安新区,为雄安新区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人才强冀战略,聚天下英才办好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使雄安新区成为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雄安新区制定《关于打造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聚集新人才的若干措施》,并于11月7... 07 2023-11 产学研深度融合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摘要:产学研深度融合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是知识生产模式变革和科技创新模式变革的必然要求。基于已有研究界定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概念内涵,进而从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大学发展、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论述产学研深度融合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关系。最后从文化、制度、组织三个层面提出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行动策略。关键词:产学研深度融合;高等教育强国;超学科 一... 06 2023-11 打破院系界限,打造加强版枢纽,上海师大教育学部成立! 打破院系界限,打造加强版枢纽,11月2日,作为上海师范大学的第一个学部,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正式成立。上海师大教育学部由上海师大教育学院、上海师大心理学院、上海学前教育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中心、教育部教育大数据与教育决策实验室、长三角教育发展研究院、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等组成。范国睿任上海师大教育学部部长。未来,上海师大教育学部将全力全面回应上海教育发展的需求,为上海市教育体系输送更多的高质... 每页 8 记录 总共 461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35/58